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如何才能“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发布时间:2019-6-7 09:14:55    点击:1662次    [关闭本页]
如何才能“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所在。

  要让乡村振兴动能澎湃、后劲十足、面貌日新,就必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变成农民自己的事,变成农民自觉自愿的追求。

  如何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中办和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不难看出,内生动力的激发需从三方面入手,即依托数字乡村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激活农村要素资源”。而“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可以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要“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核心是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金融服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只有让普惠金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数字普惠金融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坚决遏制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乡村蔓延,农村要素资源才能得到充分激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稳步发展壮大,并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纲要》指出,“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必须“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金融服务”。政策为什么指向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这是因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可以改变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农村普惠金融可以有“新”的呈现方式。通过这种“创新”,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回望过往,为了“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传统涉农金融机构通常利用农民小超市、农村移动营业厅等资源,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或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这些物理站点的设立,有效改善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极大方便了农民办理小额存取款和日常支付等业务,真正做到了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然而,传统方式毕竟是传统方式。虽然这些物理站点提高了普惠金融覆盖面,但在互联网时代,要让每一个村民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仍离不开对数字乡村的依托。根据《纲要》,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都将得到建设发展。四网的建成,将会极大改善农村宽带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面貌,也会催生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金融服务需求。而农村手机上网人数的增加、在网上留下数据的增多,都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希望发展普惠金融的市场各参与方,能紧随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不断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做到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手机上享受各类普惠金融服务。政策用心如此,是因为农民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本质上也是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体现。只有让农民享受到更便捷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乡村经济的毛细血管才能发达,乡村振兴才能拥有强劲的引擎。

  《纲要》同时强调,“激活农村要素资源”,还须“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这里政策重点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门槛问题。因为传统金融服务,受制于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还款来源不充分、信用状况难以评定等诸多因素,很难满足农民或农业经营主体的新生金融需求。“隐形门槛”的存在,也让乡村经济的“毛细血管”供血不足,加剧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支付结算难、保险难,影响了乡村振兴中重要内生动力的发挥。

  如何拆除“隐形门槛”,让更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纲要》认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可能。当务之急是,市场各方要在农民上网越来越方便、在网上留下数据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作用,通过科技赋能,有效降低门槛和融资成本,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力普惠金融,获得更快发展,让乡村振兴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快地腾飞。

  《纲要》还特别强调,要“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必须“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因为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乡村的滋长蔓延,将会极大地破坏乡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严重伤害农民利益,引发乡村社会不稳定,是乡村振兴道路上必须清除的障碍。

  众所周知,数字乡村建设,在给农民农村农业带来巨大便利和商机同时,也会裹挟泥沙,让那些线下的金融诈骗活动搬到线上,欺骗农村网民。由于这些诈骗活动常常以高利相诱,农民在手机上操作又极为方便,所以,更容易伤害那些金融知识欠缺、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的农民。这些金融诈骗极具欺骗性,危害性很大,不仅会洗劫农民钱财,也会设置圈套,让农民全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影响扶贫成果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让农民难以安心发展实体经济。因此,“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向农村扩散渗透的需要,也是为了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能更好发挥作用的需要。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徐绍峰 发布日期:2019-06-06 07:43

Copyright © 2013-2025  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09000028号
咨询电话:0393-6633522__监督电话:0393-6633522、13103632341   网站管理
地址:濮阳市中原路与金堤路交叉口东100米路南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51LA统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