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业界动态

镇海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9-6-7 09:11:30    点击:1514次    [关闭本页]
镇海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

围绕农村金融供需错位和风险收益错位这两大障碍,浙江镇海农商银行聚焦普惠金融领域,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积极探寻普惠金融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深入开展以“乡村振兴普惠行”为主题的普惠大走访,大胆打破传统办贷流程,推行整村预授信机制,实施上门普惠签约,下沉重心,深耕细作,全方位多层次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不出村”。

推行普惠签约机制,全面夯实普惠基础。2017年开始,镇海农商行在辖区内试点启动以“整村预授信”为中心工作的普惠金融工程,组织支行人员深入各村(社区)进行详细调查,通过“背靠背”评议的形式,征求至少3人的评议意见,为“白名单”内的村民确定具体授信额度。获得授信的村民,需要用钱时,可以在手机APP上直接申请资金,省去了等待审批、放款的时间,十分方便。“整村预授信”模式打破了先申请后调查的传统办贷流程,将调查评级及授信签约环节前移,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不出村”。

  2017年,该行通过举办专题活动的形式,集中宣传并收集客户信息,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开展预授信,此类活动共开展了53场次,活动覆盖全区63个行政村,实现对17184户客户的预授信,预授信金额19.97亿元。2018年,在“普惠金融+互联网”的大潮下,该行在原预授信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的全面升级,全面启动了以“乡村振兴普惠行”为主题的普惠大走访活动,组建服务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农户普惠签约。在此过程中,该行灵活运用浙江省农信联社“浙里贷”平台,采用人脸识别、移动支付、大数据技术,依托公积金、税务、工商、人行征信等政府公共数据以及全行连续10年“走千家访万户”积累的客户基础数据,推出了“白名单授信”机制与“普惠信用贷”产品,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一格四员”制度、“背靠背”小组评议、“面对面”个人签约、“政务格”无缝嵌入、“丰收豆”积分兑换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给予10万至30万元的批量授信,大大降低农户小额贷款申请门槛,同时该行全力承担金融知识的传播职能与金融服务的提供职能,实现普惠金融的广泛覆盖,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效。

  多措并举助力“三农”,精准实施金融扶贫。一是紧扣乡村振兴主题,积极参与“三位一体”建设,探索以农合联会员的“白名单”为蓝本的统一授信模式,实行额度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优化的“三优”扶持政策。截至2018年末,已将区农合联的全部109家会员中的90家会员纳入“白名单”,覆盖了会员总数的82.57%,合计授信5495万元。二是加大对农村创业妇女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与区妇联合作推出“巾帼创业贷”,以“普惠+特惠”形式安排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目前已累计支持农村妇女379户,金额4715万元。三是聚焦辖内被征地农民一次性补缴社保压力大的痛点,创新推出“幸福养老贷”,通过以基准利率信用贷款的方式帮助被征地人补缴社保,实现被征地农民“当年收入不减少,贷款还款无压力,未来待遇有提升”的养老梦。目前,已经累计发放农户4339户,金额 2.58亿元。四是顺应乡村金融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创客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此外,积极构建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模式,变“输血”为“造血”,推进“融资+融智”扶贫模式,创新基于农村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服务,如“两权一房一票”、棚户区家庭贷款、失土农民产业小额贴息贷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普惠性产品,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支持乡村致富带头人发展、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乡村能工巧匠发展,并协助政府引导扶贫对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开花。

  优化服务渠道建设,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一是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网点布局,通过设立丰收驿站、便民金融服务点、离行式自助区,进一步推广丰收互联,打通丰收购平台(农村电商)等电子渠道,形成“物理渠道+电子银行+社区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全行ATM和CRS设备布放量达到67台,在各村委会或村民集中区域布放便民自助终36台,平均每月便民自助终端业务量(小额存取款、转账业务、缴费业务)达到10130笔,平均交易金额达到420万元,二是通过“丰收互联”(APP)、丰收购(购物APP)实现生活缴费、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信贷融资、消费购物等业务的线上综合办理,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就近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目前,手机银行(丰收互联)有效客户数达到56778户,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90%,线上放贷率达到89%。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实现了网上贷款申请。

  此外,该行通过积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软实力”。自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组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累计走访了全区五分之四以上的农户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微企业。同时,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镇(街道)挂职,聘请村“两委”人员或威望高、情况熟的村民,组建起一支支农联络员队伍,并着手建立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在此过程中,笔者也看到,存在诸多难点:“背靠背”评议机制易形式化、普惠金融理念接受度还有差距、城市化区域突破存在一定困难、线上化业务模式存在不少难点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规避难以避免,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和突破。

  改进策略与建议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当始终以服务“三农”发展为目标,并伴随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不断进行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的自我纠偏与完善。作为东部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样本之一,镇海农商行在乡村领域这一片“新蓝海”之中不断下沉重心、深耕细作,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更需要及时总结和突破,下一步,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持续深化银政合作,突破城区普惠签约难点。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下一步应主动承担政府部门普惠调查职责,在农村区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瞄准城区普惠签约难点问题,积极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力争将有关内容纳入政策文件,同时加强与街道、社区(小区)和居委会的互联互通,完善互惠双赢的机制,促进城区老百姓普惠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的有效归集。

  二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普惠行”,提升普惠金融质效。大力完善整村(整企)授信体系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努力形成覆盖城乡(企业)、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体系,全面开展普惠建档工作,以更集约的服务效率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力争实现普惠金融全面覆盖。

  三是持续响应“最多跑一次”改革,拓展城区服务渠道。把服务挺在最前面,积极贯通政务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信点多面广优势,逐步引入政务公共服务,拓宽民生金融服务领域,围绕“生老病死医、衣食住行娱”,以“金融+公共”“金融+政务”“金融+医疗”等合作模式,全面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四是持续完善科技支撑,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加快数据仓库建设,实施精准营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等新型电子支付渠道,完善线上+线下、金融+生活服务生态体系,让农村企业和农民真正享受移动金融的便捷和高效。

  五是持续优化考核机制,引导信贷资源倾斜。积极发挥考核激励和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不良听证、落实尽职免责等工作方式,有效化解客户经理发放信用贷款时的“畏难”心理。同时,积极争取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嵌入到政府、部门、乡镇和村(社区)的考核体系中,以此促进普惠金融的全面覆盖。

六是持续打造品牌文化,积极塑造品牌优势。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和阵地优势,结合村文化大礼堂活动,在全辖范围内广泛开展“普惠金融大讲堂”“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万里行”等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引导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王军辉 发布日期:2019-06-06 07:37

Copyright © 2013-2025  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09000028号
咨询电话:0393-6633522__监督电话:0393-6633522、13103632341   网站管理
地址:濮阳市中原路与金堤路交叉口东100米路南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51LA统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客服